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缨。彼美称才杰,亲人伫政声。

岁寒畴曩意,春晚别离情。终叹临岐远,行看拥传荣。
位置
创作时间
710年
作者简介
李乂(647-714)字尚真,赵州房子人(今河北邢台市临城县)。工属文,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举进士,历任万年尉、监察御史、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官终刑部尚书。乂著有文集五卷,《两唐书志》又与兄尚一、尚贞同为一集,号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并行于世。
写作背景
景龙四年三月,诸学士送高询赴唐州刺史任。有诗相赠
作品鉴赏
唐中宗景龙四年三月,高询赴任唐州刺史,诸学士设宴饯别,有诗唱和,因有此作。唐州,即现在的河南南阳一带。高询此次赴任的唐州境内,有桐柏山,恰好是淮河的发源地,故以此起兴。“濯缨”典故出自《孟子》,实际上是楚地歌谣,在《楚辞》中早有记载:“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里用典的含义是比喻诗人远离世俗,清高自守的质量。颔联是作者对即将上任的唐州刺史高询的期待与告诫。作者期待才高八斗的友人能够在唐州任上作出一番业绩,为家人,友人称道。颈联两句对仗工稳。上一句念旧,怀念去年冬日作者与友人一起游乐的深厚情谊;下句言今,写今日别离,却在花落柳舞的长安的暮春时节,令人又增烦恼。尾联两句作者及时控制了自己因离别而感受到的消极情绪,反而劝勉即将赴任的友人:虽然此日过后,你还是感叹行路遥远,聚少离多。但你还是要看到此日过后,你就是受人拥戴的刺史长官了,难道这不会让你的心情好一点么?饯别高询的诗作一共有9首,这是第一首在诗尾安慰友人不要因为别离干扰了上任得官的好心情的作品。可见作者与友人的感情应该十分深厚。分别之时,才能讲出如此深入肺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