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驼悲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谁作送春曲,北山饶古人。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位置
创作时间
809年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后世称李昌谷,为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少有诗名,受谤毁不得登第,后受举荐任九品奉礼郎。作诗颇用力,其诗以想象奇特,喜用色彩字著称,后世称其诗歌为长吉体。着有《昌谷集》传世。
写作背景
公元809年三月,春,诗人考进士受阻,离长安东归,道经洛阳铜驼街,为宽慰失意的愁苦,遂作《铜驼悲》诗。
作品鉴赏
公元809年三月,春,诗人考进士受阻,离长安东归,道经洛阳铜驼街,为宽慰失意的愁苦,遂作《铜驼悲》诗。晚清吴汝纶评此诗:“此首忧乱之旨”(《李长吉诗评注》)。诗中,藉个人升沉,体察世态炎凉,且以感物感时为体己的诗人,特别以“铜驼悲”为塑造,咏人物之衰,盛世之不复,以为世人处事之警策。发端四句,乃是诗人以落魄者的身份与心情即为悲剧主角亦为精神主观,一方面企图藉赴洛阳牡丹花会赏花送春以为伤痛不平之聊慰,另一方面再藉“悲铜驼”为感时思物,并拟人体己做《铜驼悲》以为郁闷心情之排遣,合而旨在可藉相应符号个涵历史意蕴地形象展示来收达观人生,超越自我之效也。诗腰四句,诗人禀其独有的人生苦短之感,先拿桥南紫陌骅骝骄骋繁华之地,与北邙前贤亡灵归葬陵墓蒿荒之地参酌对照,复拿四会道街之畔贵客正豪饮高会,与所立铜驼因阅历已多而不胜变迁之感为景致观照,以作承转,共同映射死生之虚诞,好发人之深省也。文末四句合而言说人生之脆弱多舛,诚然一如烛光临风,但灵魂突围的要义,却不离百折不回的坚韧。如不然,必不能真正体验自被大理想、大破灭所嚼烂了的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