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七“邮驿”:“[渭南驿]在渭南县郭内,东至华州佑顺馆三十四里,西至临潼县驿六十二里,南至商州洛南县,秦岭为界,无堠馆,北至耀州富平县驿七十里。” 唐时渭南有二驿,即城西杜化与城东东阳,《新唐书》卷一三八“二李马路”:“(路嗣恭)转渭南令,主杜化、东阳二驿。” 柳宗元《馆驿使壁记》:“自万年至于渭南,其驿六,其蔽曰华州,其关曰潼关。” 六驿指长乐、滋水、昭应、戏水、杜化、东阳。唐末省杜化、东阳两驿,置渭南县驿于城内。 据《长安志》“杜化驿在县西一十三里”,由杜化驿向东测距7020米,其位置正在今渭南老城。渭南老城始建于隋大业九年(613年),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阔廊东拓城池二百三十五步,洪武间县丞吴云再拓城池,并起 “拱华”、“望秦”、“通塬”、“带渭”四门。从隋至今,老城地望未改,至今仍有残留城门。城中有老县衙一座,大门两侧镌“三秦要道”“八省通衢”。渭南驿今址不可考,大置定于以老县衙为中心的区域,其坐标信息为西北角(109.532396,34.503794),东北角(109.534162,34.503861),西南角(109.532311,34.503158),东南角(109.534072,34.503207)。
渭南驿文学作品不多,《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四十七“定数二”《王晙》述神鬼故事,颇为奇幻,虽为短章,亦值一观:
王晙任渭南已数载。自云:“久厌此县,但得蒲州司马可矣。”时奚三儿从北来,见一鬼云:“送牒向渭南,报明府改官。”问何官,云改蒲州司马,便与相随来渭南,见晙云:“公即改官为蒲州司马。”当时鬼在厅阶下曲躬立。三儿言讫,走出。果三数日改蒲州司马。改后二十余日,敕不到。问三儿,三儿后见前鬼,问故。鬼云:“缘王在任剩请官钱,所以折除,今折欲尽,至某时,当得上。后验如其言。(出《定命录》)
王晙改官一事,本为芥舟末事,却也叙述得一波三折:先是王晙发愿,进而奚三遇鬼邮送牒,相随至渭南告知此事,数日果然验证,故事到此本可以作结,却又横生枝节,宕出余钱折除一事,有意设悬念,虽寥寥数语,却也起伏有致。
韩愈《次硖石》
岑参《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
许浑《下第别友人杨至之》
孟郊《《长安旅情》》